针灸是针灸的合称。针灸是根据一定的穴位将毫针刺入患者体内,用扭曲、改善等方法治疗疾病。艾灸是根据一定的穴位熏蒸燃烧的艾绒,用热 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国古代治疗各种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针灸有什么作用?
温经散寒
热灸温暖经络穴位 ,能温经散寒,加强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因此,艾灸可用于血冷运行不良、留滞凝涩引起的瘫痪、腹泻等疾病。
行气通络
在正常人体中,气血在经络中循序渐进。如果由于风、冷、热、湿、干、火等外因,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会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艾灸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功能。临床上可用于溃疡疖、冻伤、封闭、不孕、扭曲等。
扶阳固脱
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芯重灸关元、神阙等穴位,由于艾叶具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常能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疾病的作用。
升阳举陷
艾灸疗法不仅能起到益气温阳、升阳升沉、安胎固经的作用,还能起到卫阳不固、疏松的作用。恢复正常的身体功能。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疾病,艾灸百会穴可改善阳气。
拔毒泄热
艾灸可以用热引热,使热量外出。艾灸能散寒清热,表明对身体原有功能状态有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艾灸的增加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种作用越来越为人所知。
防病保健
艾灸不仅具有治疗作用,而且具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预防疾病和保健的方法之一。艾灸治疗可温阳补虚,艾灸足三里,中湾,可使胃气常盛,胃为谷海、荣伟、内脏、气、胃气常盛,气血、生命门为人体真火,为人的基础;关元、气海为藏血,艾灸穴位可使人胃气、阳、精血,增强身体抵抗力,疾病邪恶,达到疾病保健的效果。
针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婴幼儿一般不推荐针灸,尤其是囟门穴、风府穴、哑门穴等。针灸不当容易危险。
有出血性疾病、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的,不宜针灸。
溃疡、疤痕、肿瘤和皮肤感染不能针灸。
疲劳无力,精神紧张,空腹不进食,不能针灸。
妇女在月经和怀孕期间处于特殊状态,应避免针灸。
针灸时要仔细掌握眼、胸、背、肾、项、胃肠病患者腹等部位的深度和角度。
温馨提示:
针灸虽然有很多好处,但不能起到治百灵的作用。针灸不当对身体危害很大,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状况来考虑。
联系人:杨总
电话:13303525177
QQ:531064091
网址:www.nbmhcb.com
地 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广德湖北路411号301室
Powered by 宁波民惠草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2021-2021 浙ICP备190089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