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问题: 艾灸 为什么能祛湿?为什么艾灸死得这么好?艾灸祛湿的原理是什么?今天,小编整理了一些艾灸祛湿的知识。让我们看看!
祛除内湿,防止外湿
内湿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受控制,或在冬天吃太多脂肪、甜、油腻的食物,使身体水分侵入脾阳,甚至失去运气。外部湿度是由于春季雨水较多,回到南方等外部水分过多,容易使湿邪入侵。内外相互影响,容易引起疾病。
中医认为,湿邪是六淫之一。当人体缺乏不足,抵抗力下降时,水分容易入侵,导致疾病的发生。湿气是较容易渗透的。如果你感冒了,它会变得又冷又湿。如果你感冒了,它会变得又热又湿。如果你遇到风,它会变成风湿病,发展成为一种难以治愈的慢性病;如果水分在皮肤下,就会形成肥胖,这也是一个难以处理的健康问题。
因此,早春要保暖,防止外界寒冷 寒冷的侵袭。还要注意祛湿健脾,驱除体内湿邪,使脾胃顺利运转。
建议在春季饮食中加入茯苓、淮山、薏米等食材,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切片的党参也可以用开水浸泡而不是茶,有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胃健脾的功效。
如何判断你的身体是湿的?
如果较近两周经常出现以下表现,说明体内有湿需要治疗。
第一,头部沉重,四肢乏力:湿性浑浊,特点是沉重、失眠、记忆力下降、易怒、烦躁。
二、口粘舌苔腻:感觉湿邪较典型的表现就是口粘。
三、胸腹胀小便不畅:湿为阴邪,容易滞留脏腑,阻碍气血运行,导致上腹胀,脾胃功能异常。如果湿邪停止下焦,小便会短而不舒服。
四、下肢水肿大便松弛:常表现为下肢水肿,朝轻暮重,大便不成形,粘稠难以冲走,大便后感觉不舒服。
脚痒,起水泡甚至溃烂。
祛湿有重点,艾灸较有效
如果只有轻度不适的人,属于轻度湿病,不建议用药调理。日常生活中可以注意饮食和运动。如果湿病严重,不妨试试艾灸辅助 穴位。
艾叶苦而温,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的功效。因此,艾灸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保健的功效。
祛湿应该艾灸什么穴位?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是保健强的重点穴位。艾灸10-15分钟,或20-30分钟。长期艾灸具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的功效。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
3、中湾穴位:位于腹部中线,脐4英寸,相当于五指宽度。艾灸10-15分钟,可有效缓解胃病的各种症状。
四、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
5.丰隆穴:小腿外侧中点,肌肉鼓起,是祛湿的好穴位。
6.解溪穴:脚背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每天艾灸10-15分钟。这个穴位是祛痰祛湿的穴位,对缓解下肢水肿有很好的效果。
饮食上要多吃祛湿食品,如薏米、冬瓜、红豆、白扁豆等。尽量避免油腻、油炸和辛辣 、生的和冷的食物,同时不要吃太多,伤害脾脏和胃。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你可以去户外散步,帮助分散体内的水分,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保持自己的健康。此外,注意天气变化,防止寒冷和温暖。
联系人:杨总
电话:13303525177
QQ:531064091
网址:www.nbmhcb.com
地 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广德湖北路411号301室
Powered by 宁波民惠草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2021-2021 浙ICP备190089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