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面料是如何实现吸湿排汗功能?

时间:2023-01-13浏览量:22信息来源:

吸湿排汗纺织品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功能性纺织品,尤其是在运动、休闲、户外、旅游服装等方面。

吸湿排汗面料看似复杂,但并不是高科技难题。可从吸湿导湿纤维、织物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设计。

为了简单快速地实现相关功能,市场上大多数吸湿排汗织物都是薄织物,包括单面织物、双面织物或多层结构织物。

纤维

纤维的吸湿性和排汗性能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形式。从皮肤表面蒸发的气体水首先被纤维材料吸收(即吸湿),然后通过材料表面加湿;皮肤表面的液体水通过纤维内孔(毛孔、微孔、沟槽)和纤维间隙产生的毛细效应吸收、扩散和蒸发材料间表面的水(即湿)。

纤维导湿的形式主要可分为浸润和芯吸 2 前者是指沿单纤维或纤维沿液相水 身体表面以浸润的形式传导,后者指纤维 体内或单纤维孔吸收液体毛细管芯。

其中,渗透是核心吸力的基础和前提。纤维的渗透可以通过测量接触角、渗透力、铺路速度等指标来表示,纤维的芯吸可以通过芯吸高度和芯吸速度来表示 2 表示一个指标。

两种作用的结果导致水分迁移,前者主要与纤维大分子的化学成分有关,后者与纤维的物理结构形态有关。

吸湿排汗纤维一般比表面积高,表面有许多激孔或凹槽,其截面一般形状特殊,利用毛细管效应,使纤维能迅速吸收皮肤表面的水分和汗水,通过扩散,传递到外层。

导吸湿导湿纤维的发展

较早引入吸湿排汗或吸湿快干概念的产品是基于天然纤维特性开发的功能性纺织品。

为了改善棉纤维易吸湿但不易干燥的特性带来的不适,人们开始考虑是否可以通过纱线或织物组织结构的变化,甚至通过整理加速水分的传导和蒸发,从而达到吸湿快干的效果。当年流行的涤棉产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随后,随着纤维技术的发展,以差异化合成纤维为主要原料的导湿速干产品已开始进入市场。

化学吸湿排汗纤维主要采用纤维截面异形化(Y字形、十字形、十字形W形状和骨形状等。)使纤维表面形成凹槽,借助凹槽的核心吸收湿度结构,迅速吸收皮肤表面的水分和汗水,立即排出体外,然后通过布纤维扩散汗水,迅速蒸发,达到吸收汗水、调节体温的目的,保持皮肤干燥凉爽。

目前应用较广泛、效果较好的是采用截面异形化生产的吸湿排汗纤维。例如:Cool x纤维,台湾远东纺织Topcool纤维,台湾中兴纺织的纤维Coolplus纤维等。

织造

在编织过程中,通过提花工艺设计,合理安排织物厚度、提花和弹性区域,可以满足人体的透气性、拉伸和弹性需求,使织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吸湿和排汗功能。

如利用RSJ 5/1 EL经编机通过设计合适的贾卡组织,使织物形成不同大小的网孔,保证织物空气循环畅通,使织物具有优异的导湿透气性。

织物组织结构

单向导湿双面针织面料采用结构法开发,织物采用单面纱提花组织、罗纹变化组织或双罗纹变化组织,内层采用细旦聚酯、聚丙烯等疏水纤维,外层采用棉、羊毛、粘合剂等亲水纤维,增加内外织物的毛细效应,也能实现单向导湿功能。

单向导湿

此外,采用多层结构织物开发吸湿排汗织物,一般内层为丙烯酸、聚酯等特殊细丝,中间层为棉纱吸湿层,外层由强度高、透气性好的纤维组成,可采用双罗纹复合组织编织,也能实现导汗、透气、柔软的感觉。

吸湿排汗面料三层结构

1是面料外层的外侧,即面料的吸湿、储湿、放湿层;

2是织物外层的中间部分,即织物的核心吸引湿层;

三是面料外层的内侧,即面料的强吸湿储湿层;

四是织物的中间层,是织物的弹性膜(聚氨酯纤维熔化成型后形成)的中间层;

五是织物内层,是织物的吸湿快干层。

下一篇:没有了

联系人:杨总
电话:13303525177
QQ:531064091
网址:www.nbmhcb.com
地 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广德湖北路411号301室
Powered by 宁波民惠草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2021-2021 浙ICP备19008928号-1


微信二维码